卓尔高考网

中国哪些国宝级文物达到了1个亿?

一、中国哪些国宝级文物达到了1个亿?

中国是一个历史与文物的大国,但很多文物都在历史上流失,一部分是流失在本国土地上,但还存在于中华大地,只不过还在等着有缘人出现,而更多的顶级文物在战乱特别是近代的战乱中流失异国他乡,这对于国人来说无疑就是内心中民族之痛。中国历代以来流失的这5大顶级文物,每一件都可以说是绝世国宝。

女史箴图

顾恺之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是中国画祖以及山水画祖;这一个“祖”字包含的意义非常重大,是某一个领域的开拓者或者是集大成者,他的传世作品非常少,而这件女史箴图便是最珍贵的一件。这幅东晋名画不亚于国内的任何一件国宝级名画,但可惜的是这幅画早已成为英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人想看一看都是个问题。

夔纹铜禁

铜禁是西周特有的稀世文物,目前我国出土这一类文物并不多,而且只要发现都是国家一级文物级别以上。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铜禁便是存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夔纹铜禁,这个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非常多,基本都是非法掠夺或者购买,而这一套夔纹铜禁便是该馆最重要的文物。

定秦剑

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上的地位非常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而当世人誉为“千古一帝”。关于他的陵墓有着非常多的传说,有传言称九鼎以及传国玺便在此墓中,这虽然是猜测,但考古家坚信秦始皇的定秦剑肯定在墓中。网友认为,秦始皇的陵墓太重要,里面的陪葬品也全是绝世国宝,但绝对不允许考古挖掘。

夜明珠

所谓的夜明珠便是一种稀有的宝石,是由最初的火山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再集聚于矿石中而成的。世界上最珍贵的夜明珠便是清朝慈禧的一颗,这颗夜明珠重约787.28克拉的金刚石原石,以1908年价值1080万两白银估价,现价值8.1亿元人民币。可惜的是,这一刻绝世文物在孙殿英盗掘清东陵后流失。

曜变天目茶碗

目前世界上仅存4件,而且都是在日本,这4件都被日本奉为国宝级文物,但其中的3件有损坏,只有一件保存完好。这种南宋时期的茶碗非常的神奇,里面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测;这种绝世文物在宋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就连考古也没有发现任何一个碎片。此文物的珍贵,曾令日本个军阀大战,目的就是争夺此宝。

达到一个亿的国宝文物有很多,比如说康熙的玉玺,康熙时期的印章,,这个都达到一个亿了。

中国哪些国宝级文物达到了一个亿?中国有11大国宝级文物,估值价值都是在意万元以上的。有鱼肠剑。还有永乐大剑。真武和其他道教的神龛。明成化景德镇。窑仿哥窑八方高足杯。

中国“最珍贵”的五大国宝文物:九龙宝剑是乾隆皇帝陪葬宝剑。此剑共5尺,剑柄特长,上雕9条金龙,象征“九九归一”。国宝被军阀孙殿英盗出东陵后,颠沛流离,下落不明。据称这把九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全称为司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鼎是我国的象征文化之一,

二、出土于辉县的剑,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是什么剑

吴王夫差剑,1976年河南辉县出土吴王夫差剑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三、古代兵器有哪些?

简介

中国古代用于近战刺杀和劈砍的尖刃冷兵器。分剑身和剑柄两部分,剑身细长,两侧有刃,顶端尖而成锋。剑柄短,便于手握。剑常配有剑鞘。中国最早的剑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剑。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剑和钢剑。

越王勾践剑

中国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使用的一把青铜剑。于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正面有“越王鸠浅自乍用剑”(“鸠浅”即“勾践”,“乍”即“作”)铭文。该剑出土时置于黑色漆木剑鞘内,剑身光亮,无锈蚀,刃薄锋利。铸造工艺达到相当高水平。

简介

中国古代用于直刺,扎挑格斗的冷兵器。由矛头和矛柄组成。矛头多以金属制作,矛柄多采用木、竹和藤等材料制作,也有用金属材料的。矛长通常为1.8-2.7米,有的达4米多。矛头一般长40厘米,有的达80多厘米。早期的矛头为石头或兽骨,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青铜和铁制矛头。

吴王夫差矛

中国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使用的一把青铜矛。于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仅存矛头,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矛头为青铜铸造,长29.5厘米,宽5.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正面有“吴王夫差自乍(作)用”)铭文。矛刃锋利。其铸造工艺之精细为同类兵器所少见。

编辑本段

斧(钺)

简介

中国古代用于劈砍的格斗冷兵器。由斧身和斧柄组成。斧身为石质、铜质或铁质,斧柄为木质。钺与斧形制相近,区别是钺形体薄、刃部宽且成圆弧形。钺主要是作为军权的象征,所以钺大多铸造精良,钺身上刻有人面或兽面纹饰,形象狰狞而华美,给人一种威慑力。

商妇好大铜钺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女将,曾率军征伐夷、羌、土等方国,战功卓著。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4件青铜钺。其中一件大钺长39.5厘米,刃宽37.5厘米,重达9千克。钺上饰双虎扑噬人头纹,还有“妇好”二字铭文。该钺并非实战兵器,而是妇好统帅权威的象征物。

中国古代将矛和戈攻能合为一体的格斗用冷兵器。由戟头和戟柄组成。戟头以金属材料制作,戟柄为木、竹质。戟最长可达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骑兵使用的利器。早期使用的戟是青铜戟,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戟。

编辑本段

简介

中国古代用于近距离砍和劈的单兵格斗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刀身狭长,刃薄脊厚。刀柄或长或短。其种类很多,有大刀、腰刀和环首刀等,是中国古代军队装备的主要兵器。早期为石刀,后来发展为青铜刀、铁刀和钢刀。

“登州戚氏”军刀

中国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使用的一把军刀。通长89厘米,柄长16厘米。刀上部刻“万历十年,登州戚氏”八字,说明这把军刀是万历十年(1582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铸造的。

匕首

一种短小似剑的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长20-30厘米,有单刃和双刃之分。匕首短小易藏,从古至今一直是军队使用的冷兵器之一。

编辑本段

中国古代用于钩杀和啄击的冷兵器。由戈头和柄组成。戈头多为青铜铸造。柄多为竹、木制作,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最长超过3米。戈盛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战国晚期,铁兵器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至西汉后期已绝迹。

中国古代一种装有控制装置,可待机发射的远射兵器。由弩弓、弩臂、弩机三部分组成。弩机由青铜或铁制成,包括牙、牛、悬刀三部分。汉代的弩在弩机外面加装了一个青铜机匣,称为“郭”,可以承受更大的张力。另外,汉驽在用于瞄准的“望山”上增设刻度,相当于现代步枪的标尺,提高了命中率。

编辑本段

弓箭

中国古代以弓发射的具有锋刃的一种远射兵器。弓由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的弓弦构成;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箭头为铜或铁制,杆为竹或木质,羽为雕或鹰的羽毛。是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战车

简介

中国古代用于战斗的马车。一般为独辀(辕)、两轮、方形车舆(车箱),驾四匹马或两匹马。车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为驱车手,左右两人负责搏杀。其种类很多,有轻车、冲车和戊车等。战车最早在夏王启指挥的甘之战中使用。以后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战车成为战争的主力和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到春秋时出现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国”。到了汉代,随着骑兵的兴起,战车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

1980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西侧出土了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彩绘铜车。前面的一号车为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车舆为横长方形,宽126厘米,进深70厘米,前面与两侧有车栏,后面留门以备上下。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挂有一件铜弩和铜镞。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其名叫立车,又叫戎车、高车,乘车时立于车上。

火铳

中国元代及明代前期金属管状射击火器。由前膛、药室和尾[上“巩”下“金”]组成。使用时点燃由药室引出的药线,引燃药室内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预装入前膛内的石弹或铁弹射出,杀伤敌人。火铳是中国元古代第一代金属管状射击火器,以铜和铁铸造,至迟出现于元代(约公元14世纪初),后普遍用于海战和陆战。战时使用的火铳有:单管手铳、多管三眼铳、五排铳、七星铳、十眼铳和大口径碗口铳(口径为100-120毫米)等。

佛朗机

中国明代中期火炮。由母铳和子铳构成。母铳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配有准星、照门,能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瞄准射击。铳身两侧有炮耳,可将铳身置于支架上,能俯仰调整射击角度。铳身后部较粗,开有长形孔槽,用以装填子铳。子铳类似小火铳,每一母铳备有5至9个子铳,可预先装填好弹药备用,战斗时轮流装入母铳发射,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佛朗机为欧洲发明,明嘉靖元年(1522年)由葡萄牙传入中国,按其国名称为“佛朗机”。嘉靖三年(1524年),明廷仿制成功第一批32门佛朗机,每门重约300斤,母铳长2.85尺,配有4个子铳。之后,明廷又陆续仿制出大小型号不同的各式佛朗机,装备北方及沿海军队。

鸟铳

中国明朝后期对火绳枪和燧发枪的统称。由枪管、火药池、枪机、准星、枪柄等组成。使用时通过预燃的火绳扣动枪机,带动火绳点燃火药池内压实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枪管内铅弹射出,杀伤敌人。鸟铳为欧洲发明,明嘉靖年间由鲁密(今译鲁姆,位于今土耳其)传入中国,明廷遂仿制。最初仿制的鸟铳为前装、滑膛、火绳枪机,为近代步枪雏形。口径约为9-13毫米,枪管长1-1.5米,全枪长1.3-2米,重2-4千克。弹重3-11克,射程150-300米,曾为明、清军队的主要轻型火器装备之一。

四、现存古代名剑有哪些?放在哪里?

大英博物馆中 还有的只有史书记载 却没出土的

五、兖州的天下第一剑多长多宽?

“天下第一剑” 于1988年出土于泗河南大桥下,现藏市博物馆。剑长7.5米,重1500公斤,纯以生铁铸成,造型雄伟,比例准确,铸造工艺精良。剑柄有铭文:“康熙丁酉二月知兖州府事山阴金一凤置”;吞口作面目狰狞的怪兽状,传说为龙生九子中的“睚眦”。剑身上又有小字铭文,是当时参与铸造官吏的题名。康熙丁酉即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县志记载康熙五十一年泗河发生洪水,冲毁了有“鲁国石虹”之称的南大桥。郡守金一凤组织修桥成功后,又“铸铁剑长三丈,树中洞外镇之”。此剑出土以后,便以其体量之大而闻名遐迩,人称之“天下第一剑”。

六、山东地区戏剧文化发展较早的原因是什么啊?

山东是我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其戏剧艺术的孕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齐鲁诸国。

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地区流行。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俳优活动,是山东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 宋杂剧形成后亦波及山东,金末元初产生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元杂剧,山东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篇》中记载的山东籍戏曲作家共28人,能歌擅唱者4人。

戏曲最盛之地是东平,单东平籍元曲作家就有高文秀、张时起等10人,最突出的当推高文秀,所作《黑旋风双献头》深得人民的喜爱。

山东戏曲到明清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李开先的《宝剑记》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成突出,影响最大。在演出方面,职业戏班增多,活动频繁。  到清代中叶已有数十个不同的戏曲剧种同时活跃在山东境内。大致可分为梆子腔剧种、弦索腔剧种、肘鼓子腔剧种等。

现在在山东境内流行的戏曲剧种多达30多种,大致可以划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这几种类型。 

山东流行的梆子腔剧种,有豫剧(即河南梆子)、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两夹弦、东路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流行区域包括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泰安、济南、聊城、德州、莱芜、滨州等十余个市地。 获得梅花奖的豫剧演员章兰、朱桂琴、李新花等还活跃在山东各地的舞台上。

 弦索腔由民间流传的俗曲小令,经过弦索清唱阶段,进而发展为戏曲声腔。由于流传地域和伴奏乐器的不同,及受其他艺术的影响,弦索腔形成了风格不同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的主要有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号称“东柳”的柳子戏是弦索腔剧种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剧种之一。代表剧目有《李亚仙思夫》、《貂蝉思夫》、《莺莺思夫》、《李三娘思夫》等 “十大思夫戏”。

 肘鼓子腔,是在流行于民间的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由说唱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有:吕剧、坠剧、渔鼓戏、八仙戏、蓝关戏等。

七、谁能告送我咱们中国的10大名剑名刀都是那10个。而现在的下落是那

名剑

第一轩辕夏禹剑

第二湛泸

第三赤霞

第四泰阿

第五七星龙渊
第六.第七干将莫邪

第八鱼肠

第九纯钧

第十承影

名刀

1、鸣鸿刀
2、苗刀之祖

3.4.5、龙牙、虎翼、犬神

6、大夏龙雀

7、青龙偃月

8、新亭侯

9、寒月

10、庖丁菜刀

参考:

14楼开始看

八、天下第一剑

在兖州博物馆陈列的大厅里,有一把硕大、修长的铸铁剑,重1539.8公斤,长达7.5米,剑柄上铸有文字图案。铭文为:“康熙丁酉二月知兖州府事山阴金 一凤置”。图案为:剑的吞口为一个怒目横眉的怪兽头形状,叫“睚眦”,传说它是龙王九个儿子中的第二个儿子,因为性格凶猛好斗,才作了兵器上的装饰。据有 关专家介绍,这把大剑,无论是重量还是其长度,在华夏现今出土的剑文物中均属第一。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此剑出土于古九州之一的兖州泗水大桥的东侧,现保存在兖州博物馆剑厅内。

九、欧冶子的铸剑遗迹

欧冶子铸剑遗迹有多处,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地。 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名剑五枚,传数世无疆,国灭于楚,乃徙闽……或冶剑于山,淬剑于池,故皆以冶名。”

先秦时期的福州尚未经开发,人稀地广,山川险峻,原始森林资源丰富,树木是优良的冶炼燃料,然后因为当时的福州城还没有现在这么大,四周都是水,可以说是临海,海边有风,又是深山老林,选择这样的冶炼场所完全符合当时炼剑的环境。所以,在地理环境上,也能说明欧冶池就是当年欧冶子炼剑的地方。 据传春秋时,铸剑之父欧冶子曾在此山铸剑,山上存有铸剑池古迹,因此得名“冶父山”。后人为了纪念欧冶子,将其栖居的山岭命名为冶父山,并在山石上雕琢诗一首:长剑欲一淬,夜寻冶父山,揽衣望奇气,直在斗牛间。记录欧冶子铸剑的经历。

因冶父山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佳传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 为纪念欧冶子在龙泉铸剑的功绩,后人在剑池湖之北,建有欧冶子将军庙。据明景泰五年(1454)的《寰宇通志》记载:“欧冶子庙,在龙泉县南五里剑池湖前。”由此可见,欧冶子庙至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现欧冶子将军庙为南秦村民于近年在原址重建,庙门首上方的石匾书“剑池古迹”四字;两旁石门柱刻有楹联:“剑池旧有七星井,古庙尚遗欧冶风”。门廊两侧墙上,有彩色“古剑池图”和“欧冶子铸剑图”各一幅。庙内设欧冶子塑像,头戴金盔,身披战袍,双手持剑,威严而坐。今日之欧冶子将军庙白墙青瓦,古貌新颜,作为龙泉宝剑悠久历史的一大遗存,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龙泉城南的秦溪山和剑池湖,作为欧冶子在龙泉铸剑的遗迹,是龙泉宝剑2500多年历史的印证和文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龙泉独特的宝贵财富。为进一步弘扬龙泉宝剑文化,龙泉市政府已规划在这里建造“中国宝剑城”,恢复古代剑池湖、七星井,整合原欧冶子将军庙,设宝剑博物馆,打造集宝剑传统锻制技艺、精品展示、影视基地、体验参与、创作基地和中国五千年剑文化为一体的国家4A级景区。历经风雨沧桑的剑池湖,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十、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8作文草稿

我的家乡许昌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有四季如春的千亩游园,气势恢宏的春秋楼,古色古香的曹丞相府,但我最爱的还是直冲云霄的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文峰路,建于1614年,建造者为明万历年间许州知府郑振光。文峰塔共有十三层,高约有五十二米,相当于二十层楼那么高。文峰塔为河南省砖塔之冠,“文峰耸秀”更是“许昌十景”之一。

相传当年在许州文明寺有祥瑞出现。于是郑振光决定在此修建一座塔,这座塔就是文峰塔。如今文峰塔已经四百岁了,经历了数次兵灾、火灾、雷劈、水淹却依然完好无损。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文峰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扇拱形的门,门上有一块匾,上面写了四个字苍劲有力的大字“文笔耸秀”。老师告诉我们:“文峰塔的基座都是用完整的石头雕刻而成,这也是文峰塔历经百年而巍然屹立的秘密。”基座上面的莲花形的塔座,像极了观音菩萨的莲花台。

因为文峰塔正在修缮期,暂不对公众开放。我只能站在塔下,仰视他的雄姿。文峰塔的塔身像一把长剑,直插云霄。在塔身部分,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塔檐了。文峰塔的塔檐像巨鸟张开的翅膀,仿佛要冲向蓝天。在塔檐的四周挂着硕大的铜铃,一阵风吹来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动听极了。

文峰塔的塔顶是一个巨大的宝葫芦,这里面可真的藏着宝贝。1994年人们从文峰塔的“宝葫芦”里发现一柄保存完好的镇塔宝剑以及一面照妖镜。这些文物的出土,更为文峰塔增添了几丝神秘色彩。

如今依托文峰塔许昌市建成了全国唯一一座“塔文化博物馆”。文峰塔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